李白五古《子夜吴歌四首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天宝初(742-743),时李白将入翰林或已为翰林供奉。子夜歌:乐府古题名。【《乐府古题要解》卷上:“子夜,旧史云,晋有女子曰子夜所作,声至哀。晋武帝太元中,琅琊王轲家有鬼歌之。后人依四时行乐之词,谓之《子夜四时歌》,吴声也。”《旧唐书-音乐志》:“《子夜》,晋曲也。晋有女子夜造此声,声过哀苦,晋日常有鬼歌之。”】
子夜吴歌四首(李白)
春歌
秦地罗敷女,采桑绿水边。素手青条上,红妆白日鲜。
蚕饥妾欲去,五马莫留连。
【注释】罗敷:战国人名。【《古今注》卷中音乐:“秦氏,邯郸人,有女名罗敷,为邑人千乘王人妻……罗敷出采桑于陌上,赵王登台,见而悦之。因饮酒欲夺焉。罗敷乃弹筝,乃作《陌上桑》之歌,以自明焉。”《陌上桑》(汉乐府):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罗敷善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……”】
蚕饥:《子夜四时歌》(梁-萧衍):“含桃落花日,黄鸟营飞时。君住马已疲,妾去蚕欲饥。”
五马:《陌上桑》(汉乐府):“使君从南来,五马立踟蹰。”唐人常以使君称太守或刺史,因之也以五马称太守和刺史。(有人考证,汉时使君非一定是太守和刺史,五马也不是。)《送贾阁老出汝州》(杜甫):“人生五马贵,莫受二毛侵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春歌写采桑女。前四句写罗敷采桑。秦地有位罗敷女,她采桑在绿水边。素手在桑枝上采摘桑叶,红妆在阳光下更显鲜艳。末二句转写罗敷拒绝达官挑逗。她说俺家的蚕已经饿了,俺要回去了,请“五马使君”莫再这儿留连。(李白在长安见到秦地采桑女,想起了罗敷。)
【参考文献】谢长风《浅谈《陌上桑》中“五马”之惑》《青年文学家》2021(03)
阎步克《乐府诗《陌上桑》中的“使君”与“五马”--兼论两汉南北朝车驾等级制的若干问题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11(02)
夏歌
镜湖三百里,菡萏发荷花。五月西施采,人看隘若耶。
回舟不待月,归去越王家。
【注释】镜湖:一名鉴湖。【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26越州会稽县:“镜湖,后汉永和五年太守马臻创立,在会稽、山阴两县界。……是塘周回三百一十里,溉田九千顷。”】
菡萏(dàn):未开之荷花,即荷花苞。
耶溪:若耶溪。源出会稽县,北入镜湖。【《太平寰宇记》卷96越州会稽县:“若耶溪在县东南二十八里。”《越女词五首》(李白):“镜湖水如月,耶溪女似雪。”】
西施:春秋末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,苎萝有东西二村,其居西村,故名西施。其父卖柴,母浣纱,西施亦常浣纱于溪。在当年西施浣纱处,有一方石,上镌“浣纱”二字,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手笔。【最早记西施的文献为《墨子》;最早写西施的诗为屈原《九章》。《墨子-亲士》:“西施之沉,其美也。”《九章-昔往日》(屈原):“虽有西施之美容兮,谗妒入以自代。”《西施》(李白):“西施越溪女,出自纻萝山。秀色掩今古,荷花羞玉颜。……一破夫差国,千秋竟不还。”《西施咏》(唐-王维):“朝仍越溪女,暮作吴宫妃。”】
越王:指越王勾践。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吴王。
【诗意串述】夏歌写采莲女。前四句写西施采莲。镜湖三百里之间,到处开满欲放的荷花。西施五月在此采莲,引来观看的人挤满若耶。末二句转写西施被进献越王。回舟不待月儿西斜,便被送选进越王勾践的家。(李白年轻时去过若耶溪。)
秋歌
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。秋风吹不尽,总是玉关情。
何日平胡虏?良人罢远征。
【注释】捣衣:捣练。指用杵捶打生丝以使其柔白且富有弹性。捣衣为制衣。秋天捣衣是为远人赶制冬衣。捣衣多在秋夜。《夜听捣衣》(北周-庾信):“秋夜捣衣声,飞度长门城。”《秋夜诗》(齐-谢朓):“秋夜促织鸣,南邻捣衣急。”
玉关:玉门关。唐玉门关在今瓜州县东的双塔堡附近。【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1:“至瓜州……法师因访西路,或有报云:从此北行五十余里。有瓠芦河,下广上狭,洄波甚急,深不可渡,上置玉门关。”瓠芦河即今疏勒河。唐时玉门关附近有玉门军。】《后汉书-班超列传》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愿生入玉门关。”
良人:妇人称夫。【《孟子-离娄下》:“良人者,所仰望而终身也。”《幼学琼林》卷2夫妇类:“妻称夫曰藁砧,又曰良人。”】《绸缪》(诗经):“今夕何夕,见此良人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秋歌写女子为远人捣练。前四句交代捣衣时地及目的。长安城上明月皎洁,干家万户传来捣衣之声。秋风吹来却吹不断,思妇对玉门关外戍边战士的思念深情。(明月伴相思,秋风撩愁绪。)后二句写思妇心声。何日才能扫平胡虏,夫君从此不再远征。【画面:长安月下,万户捣衣;玉关月下,征人思乡。自长安至玉关,千山万壑,秋风飒飒。画外音:何日平胡虏?良人罢远征。】
冬歌
明朝驿使发,一夜絮征袍。素手抽针冷,那堪把剪刀?
裁缝寄远道,几日到临洮?
【注释】驿使: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。《赠范晔》(北魏-陆凯):“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”
絮(xù):在衣服里铺棉花。《自咏》(唐-白居易):“老遣宽裁袜,寒教厚絮衣。”
临洮(táo):唐洮州(临洮郡)。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。【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39:“洮州,临洮。下。……管县二:临潭,美相。临潭县,……安西府,在县东四十里。”】《陇西行》(唐-王勃):“烽火照临洮,榆塞马萧萧。先锋秦子弟,大将霍嫖姚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冬歌写女子为远人制衣寄衣。前二句写赶制棉衣。明晨驿使就要出发,连夜为远征丈夫赶制棉袍。(一边呵手一边裁缝。)中二句写天冷。抽针时素手冷得要命,更不用说手持那冰冷的剪刀。末二句写寄衣所想。俺将缝制好的衣服寄向远方,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?
【参考文献】浚洲,王锋《析李白《子夜吴歌》(秋歌)》《绥化师专学报》1989(02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御优配-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-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-全国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